太原理工大学王宝俊教授到访我集团并作“百家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
应太阳集团8722c邀请,太原理工大学王宝俊教授于2025年4月10日16:00做客北理工“百家大讲堂”系列论坛,为我集团广大师生带来题为“煤化工C1反应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微观理解”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报告在生态楼118报告厅进行,由杨国昱老师主持,近五十名化院师生参加了报告。
王宝俊教授指出,以一碳化学反应为核心的一碳化工过程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中催化剂性能是决定该过程效率的关键因素。该团队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电子-分子水平上系统阐明了六类典型一碳反应在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的微观反应机制,并基于此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催化剂分子设计与研发的创新性探索。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建立了金属催化剂分子设计的基本方法论,为开发新型高效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2)创新性提出“活性基元-活性位”模型,实现了对金属催化剂微观结构的精准描述,并进一步发展了限域催化模型的定量表征方法,从而深化了过渡金属多相催化基础理论体系;(3)初步实现了催化剂研发模式从传统经验筛选向理论理性设计的转变,相关成果已在煤化工典型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开发中获得实际应用验证。
报告结束后,王宝俊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的进行了耐心且细致的解答,与会师生收获颇丰。
报告人简介:
王宝俊,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太阳集团8722c和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国务院特贴专家、博士生导师。从事煤化工和工业催化基础理论研究,在电子-分子水平上探讨煤化工一碳反应催化剂结构调变与性能调控的微观定量规律和催化工艺设计;承担《化工热力学》《量子化学计算》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担任《化工学报》编委、《煤炭转化》执行主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10项,省部级各类研究项目3项;与中国工程院工程知识中心、中科院煤化所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和研发项目4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1/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研究生)1项(2/1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4/5),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4/4)。在Nat. Common.、ACS Catal.、Chem. Eng. Sci.、J. Catal.、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Eng. J.、Nano Res.和Green Energy Environ.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90余名。
(审核:黎汉生)